內耳不平衡=梅尼爾氏症



梅尼爾氏症本身是一種複雜且漸進式的疾病,因內耳失調導致頭昏眩暈,與聽力減低丶耳內高壓力及耳鳴有所關聯在歐美地區,將近有兩百六十萬人患有此疾病

症狀:

  病患會感到頭昏或旋轉式的眩暈,嚴重的眩暈有時會伴隨嘔吐,有些人會有頭痛的症狀值得注意的是眩暈(大姐頭這症狀很頻繁)通常只有一點小徴兆,有時一點也没有發生的嚴重程度,頻率及時間長短每次都可能不一樣每一次發作時間短則20分鐘,長則要一天或更久,而每一次需要3天的時間病患才會復原

  在初期的階段症狀並不很明顯,在後期時,病患就可以感受到很明確的症狀病情的進展方面,每個人的情況不同,有人從初期很快的到後期,有人則停留在初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

80%的病人只有單耳患有梅尼爾氏症,20%的人是雙耳都有此疾病


     梅尼爾氏症產生的原因近乎原發性的,也就是說原因不明,此病好發於3050歲,但在任何年齡,性別及種族都有可能發生


     今天看了商周1095期,提到現代人都有種種的『憂』待擺脫、排解。。擺憂人的故事,都有反映在家裡的二個老人家的生活中,

     是個不小的問題Confused。。真的好想有隻『瑪麗Dog face』,讓生活更有生命的活動力。

 

  

     轉貼部份文章和大家分享,有興趣的話,可參閱alive優生活152期

   


  《一隻流浪狗   讓心不流浪。。》

三年多前,在大學擔任諮商心理師的沈綠詩,竟因憂鬱症離職在家,不敢出門、不知如何跟人說話,失去生活動力。一隻惹人憐愛的流浪狗救了她,幫她把魂找回來。


原本沈綠詩的工作是提供學生學業、就業的諮商輔導,對罹患憂鬱、恐慌、精神分裂等各種精神方面疾病的學生,較嚴重者須做個案管理,穩定學生狀況,此外還要辦演講、帶義工。一開始是工作量越來越大讓她焦慮、失眠,每天八點上班至晚上九點多,事情還是做不完,晚上睡不好,隔天持續加班,接著開始吃不下東西,工作忙到沒有飢餓感,吃少睡少讓她心理、身體狀況越來越差。


因為工作上的專業,她察覺自己患了憂鬱症,但工作壓力沒解除,她強迫自己打起精神,病情逐漸惡化,開始有晃神、注意力不集中症狀,還有遲緩問題,記東西、走路速度都變慢,別人講的話有聽沒有懂,等到該學期近尾聲時,她再也榨不出能量,於是離職。


賦閒在家、服藥加上定期諮商都沒有讓她好轉,因為懷疑自己沒有繼續工作的能力,讓她情緒更低落,「整個人是空的,像個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,」更陷入憂鬱。連家人的關心、鼓勵她振作,都變成她的壓力。


從前的主管建議她養狗,改變心情,她當時覺得,自己都顧不好了,哪有辦法養狗?但因為向來喜歡狗,還是上網搜尋資訊,偶然看到「狗醫生」協會的訊息。狗醫生是通過訓練與認證的狗狗與主人,以志工身分定期探視醫院、安養中心或是特殊教育中心,為病人、老人或學習障礙的兒童等,進行動物輔助治療。


當時她想恢復工作卻也害怕繼續工作,看到可以帶著狗,透過狗幫助別人,助人者變成間接角色,好像在汪洋大海中看到一片浮板,燃起振作的動力。她鼓起勇氣領養了妮妮。



一切改變由此開始。外形像貴賓狗的妮妮,是遭棄養的流浪狗,剛到她家時很憂鬱,像小媳婦般膽小、害怕,常會躲起來。為了照顧妮妮,沈綠詩改變晚睡晚起的作息,早起餵狗,希望狗快樂,還買書學習陪狗玩。


有一回,她陪妮妮玩躲貓貓,看到妮妮開心的跳來跳去,她自己也笑了,那是她得憂鬱症半年以來,第一次感到快樂。


狗醫生計畫除了每週一次的課程之外,課後必須帶狗到街頭或捷運站等人多的地方訓練,讓狗學習信任主人、增加狗的穩定度。一開始,沈綠詩需要家人陪同才敢帶狗去上課或訓練。約一個半月後,她漸漸敢跟同學說話,重拾與人互動的能力。


那年年底,狗醫生協會在台北信義威秀的寵物嘉年華活動中設攤,她也報名了,向路人發傳單、介紹解釋狗醫生的服務,這對當時的她是很大的突破,雖然講得零零落落、有點結巴,但她終於不需家人陪同,敢與陌生人交談了。


朋友得知她狀況好轉,為了再拉她一把,安排她在隔年回到大學工作,透過活動聯繫等行政事務,沈綠詩逐漸恢復流暢的說話能力。而妮妮通過認證成為狗醫生,曾有兩、三歲的自閉症兒童,原本看到妮妮就尖叫跑開,幾次之後,會自己跑來玩狗,開心的笑;還有小朋友從不會說話到後來會說單字,讓沈綠詩深有成就感。


因為養狗,她從遊魂又變回人,也結交同是狗醫生的其他志工,擴展交友範圍,牽著妮妮,她的視野變不同。

小檔案 _ 擺憂人沈綠詩 [ 隱藏 ]
現職:大學諮商心理師
年齡:1973年生
壓力來源:工作耗竭
療癒資歷:3年
效果:走出憂鬱,找回人際往來動力、恢復工作能力


《硬漢柔情》哈利爺爺


七十五歲的哈利爺爺周寶源,早年是海軍退伍,其後擔任船員,大半輩子都在海上度過。身體硬朗,因為輕微耳背,說話聲音洪亮而且中氣十足。



哈利是他的愛狗,唯獨對牠說話時,哈利爺爺會用細而高、尾音上揚的聲音(狗喜歡的頻率)說:「好乖,好乖。」流露鐵漢柔情。


這對老人與狗,是高雄市的狗醫生志工,服務對象是自閉症兒童。周寶源會參與狗醫生計畫,其實是女兒周慧敏「半哄半騙」的。


周寶源近七十歲才退休,家裡四個孩子皆北上工作,當時仍未退休的太太也因為工作住在桃園,一個月才回家一趟。那時獨居高雄左營的他,「白天晚上都在電視機前睡著。」還有頭暈的毛病,醫生說是梅尼爾氏症。


擔任社工員的周慧敏,開始發現父親「不對勁」、變得容易動怒。有一回,周寶源北上,全家人到賣場購物,為了抽獎沒抽中,周寶源竟當場和售貨人員起了口角,讓現場氣氛相當尷尬。又有一次,周寶源獨自在家,突然覺得「整個房子都在旋轉」,倒在地上站不起來,只好爬到客廳打電話向親戚求救。


因為一直有接觸動物治療的訊息,周慧敏認為養狗會對父親有幫助,正好當時高雄市家畜衛生檢驗所舉辦「狗醫生」培訓,她鼓吹父親參加,而周寶源覺得志工服務與女兒工作相關,「為了女兒」才報名。


領養哈利後,哈利每天早上六點必叫,周寶源被迫要起床餵狗,作息改為早睡早起,因為哈利是大狗,為了讓牠有足夠運動量,一天兩次騎腳踏車遛狗,主人也同時運動。遛狗途中,他會跟狗友打招呼,也會跟鄰居分享訓練狗的經驗。


周慧敏觀察,養狗之後,父親的個性變得柔軟。因為長年在外工作,周寶源和子女關係較有距離,「爸爸以前很少朋友、很少講話,現在狗變成媒介,變成他跟兒子、親戚朋友的話題。」神奇的是,頭暈的毛病也不藥而癒。

我們拜訪哈利爺爺那天,問他養狗之後有何改變,他嘴裡直嚷「好花錢,防蟲藥好貴」、「好麻煩,狗把我綁住,我都不能出門(旅行)了!」但下午隨他到一所國小服務自閉兒,在等待的空檔,我瞧見爺爺低頭幫哈利抹掉臉上的髒東西,表情慈祥溫和,像跟嬰兒說話一般。


小檔案 _ 擺憂人周寶源 [ 隱藏 ]
現職:商船船員退休     
年齡:1933年生     
壓力來源:退休獨居、生活沒有目標
療癒資歷:四年
效果:和親友間話題變多,打開人際交往的網絡


餵狗,也為自己


18世紀後期,就有動物被用在輔助治療心理問題,和大家所知的導盲犬等介助工作不同,這些動物主要用以激起主人的「自我效能」(self-efficacy),讓內縮怕人、覺得自己被世界忽略的主人在提供照顧時,感覺自己是被需要的。南丁格爾曾說:「長期生病的人,小動物是最好的同伴……如果他能餵食、清理動物,通常一定也能這樣鼓勵自己。」動物提供了人們安全感,提升他們關懷別人的能力,漸漸可以走進人群。


台灣動物輔助活動及治療協會發起人葉明理說,自己養寵物和提供動物療癒課程專業人士,最大不同是後者注重「互動時立即獲得的樂趣」。如同樣是餵食,盡量不要放著讓動物自己去吃,而是拿少量放在手上餵,享受給予的快樂;或教導把戲,享受成就感與互動的愉悅。更多的技巧,她建議大家上正規課程,快樂加倍。(文‧盧怡安)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台灣「狗醫生」協會課程

如果你覺得……


沒有人了解我、關心我


我是別人的負擔


我不想出門


我感到很寂寞


我想自己躲起來


我不想跟別人交談


解:動物療癒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
 mari-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ui..Fen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